坚持高标准 体现高品位
发布时间:2023-08-01 06:05:53 来源:解放日报

古镇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地区历史变迁、社会发展、文化积淀等的重要见证。对古镇进行更新改造,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好去处,不仅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,让人民安居宜居,还能激发古镇活力,促进旅游业和乡村经济发展。

在上海,朱家角、泗泾、召稼楼3个古镇具有较为典型的样本意义。基于对这3个古镇的调查研究,可以对新形势下的古镇更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举措和成效

2020年开始,上海有关方面组织开展“家门口的好去处”城市微更新行动,打造融合居民日常活动、主题特色、文化旅游等复合功能要素的新型公共空间。

朱家角、泗泾、召稼楼3个古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立足特色与实际,推进城市有机更新,不断探索适合发展的新路。

提升人居环境,完善功能服务——

在做好风貌保护的同时,着力做好古镇“古色”文章,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助力乡村振兴、深挖家门口文旅发展潜力的突破口。

比如,泗泾古镇新增各类绿化景观、口袋绿地600平方米,各种盆栽、石砌花箱20余个,样板段沿街商户、安方塔及塔园内基本完成亮化景观打造,设置临时停车场3000余平方米,新增停车位250余个。

深耕文化传承,厚植民生沃土——

更新后的古镇不仅有意识地延续居民生活习俗,还创新发展文旅产业,让传统记忆在传承中延续、在发展中创新。

比如,朱家角古镇居民有喝早茶的习俗,古镇内的“江南第一茶楼”为60岁以上的人免费提供早茶。为适应他们的生活作息习惯,早茶供应时间已提前至凌晨3时30分;召稼楼古镇开发文化书院、综合文化体验馆,与上戏加强合作,进行文化演绎和互动,以现代手法重塑学堂文化场景,发展特色展演文化平台。

引入市场运作,实现差异化发展——

探索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社会资本投入、民间力量参与”模式,通过提供差异化激励政策来调动市场的积极性,实现差异化发展。

比如,召稼楼古镇规划开发的老字号餐厅、老字号零售、特色零售产业,通过重建遗失的老字号(淡笺纸、帛叠、拆蹄、下沙烧卖、沪谚等),复兴本地传统特色,强化本土历史文化体验。

着力区域联动,推进协同发展——

在不断优化空间布局、挖掘更多文旅资源的基础上,强化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,打造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示范区,不断拓展功能、提升品位。

比如,朱家角古镇整合良好生态环境优势以及陈云故居、东方绿舟、大观园等知名景点资源,加快推动面向长三角的商、旅、文、体、农融合发展;召稼楼古镇计划打造都市亲子农庄,开发耕学文化酒店,推广农耕文化。

思考与建议

基于调查调研,可以看到古镇在有机更新过程中坚持高标准、体现高品位,深度挖掘古镇历史底蕴,丰富拓展文化内涵。下一步,要着眼细节、精心打磨,让古镇风貌韵味、文化特质更加彰显、更具魅力,不断探索扩大红利辐射、文化传承发扬、商旅产业融合、区域联动发展的新路径。

坚持贯彻“人民城市”重要理念,实现多元主体利益共赢——

以保障民生为根本,聚焦房屋综合改造、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,进一步强化居住、安全、服务等基本功能,增强多元化服务理念,充分利用古镇及其周边的历史文化、自然环境等特色资源,完善旅游、娱乐、休闲等设施,让居民和游客享用更多优质资源。

以各方互利共生为导向,通过投资、设计、建设、运营一体化,通过古建修缮活化、生态环境整治、古镇空间织补、产业导入运营等手段,增扩古镇消费场景,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持保护、发掘、传承并重,将特色文化转化为文旅发展强劲动能——

以更好传承地域文化为目标,在维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、完整性的基础上,注重保持历史建筑原貌与古镇景观多样性,最大限度地保留古镇生活方式、业态、风俗。

以更好发展文旅品牌为导向,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,实现“以文促旅、以旅传文”,持续增强文旅发展后劲,带动区域协同发展。

(文章来源:解放日报)

标签: